高溫下,騎非機動車在路口等紅綠燈的市民難免被烈日曝曬,有人形容等燈就像在“燒烤”。往年,市區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設有遮陽棚,今年卻難覓蹤跡。昨天下午,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了南通市交警支隊秩序科。

青年路姚港路路口的遮陽棚。周朝暉
■ 路口的遮陽棚越來越少了
“以前市區的一些主要路口,如人民路、青年路等路段,都設置了遮陽棚,既遮陽也擋雨,挺好的。但是,遮陽棚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少甚至幾乎看不到了?”昨天下午,一些市民向本報新聞熱線85110110進行咨詢,“不少路口遮陽棚的消失,是不是與當前正在實施的道路改造和軌交工程等因素有關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原先設置在市區人民路、青年路的一些遮陽棚,受城市道路改造和一些重點工程的影響,被迫“下崗”。但是,在青年路姚港路路口,一座遮陽棚還在發揮“歷史使命”,給川流不息的市民送上清涼,成為人們身邊一道“城市風景線”。
市民普遍認為,路口設置一座遮陽棚,撐起一片清涼、遮風擋雨的同時還能有效緩解非機動車主等候紅綠燈時的焦灼心情。小小遮陽棚為大家提供的便利看得見、摸得著。
在時間為“2014年5月23日”的《南通市區部分道路非機動車道遮陽棚建設監理項目比選說明書》中,記者注意到如下信息:當年由市交巡警支隊組織實施了市區部分道路非機動車道遮陽棚建設工程,涉及工農路人民路路口,工農路青年路路口等20條道路非機動車車道范圍54個方向的遮陽棚。遮陽棚主要采用鋼結構和膜結構結合的張拉工藝制作完成,工程總投資約200萬元,建設工期為1個月……也就是說,南通在2014年就開始在市區主要路口設置遮陽棚了。
■ 遮陽功能以后被樹木替代
昨天下午,南通市交警支隊秩序科針對市民提出的路口遮陽棚一事作出相應解釋。
工作人員介紹,遭遇大風大雨等強對流天氣或是遭遇暴雪等天氣,不管使用哪種材料的遮陽棚一旦出現倒伏或壓塌事故,都會給行人帶來人身安全的風險。此外,路口設置的遮陽棚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遮擋駕駛員的視線,特別是大型作業車輛的駕駛員經過路口時,視線受限容易釀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以前的遮陽棚已經不符合當前城市發展的要求。
為此,我市交警部門將結合目前城市道路改造和新建道路的最新規劃,就市民關心的路面路口遮陽一事,借鑒國內外其他城市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大力推廣和借助綠化樹木自身具備的遮陽功能,通過進一步提升和“文明南通”相匹配的生態環境質量,按照“綠色、生態、環?!钡目傄?,來更好更便捷地美化城市道路、優化市民出行環境。
記者注意到,在新城區、創新區的一些路段,道路兩側及路口種植的梧桐樹、香樟樹等高大喬木郁郁蔥蔥,具備了“自然遮陽”的功能,給行人帶來清涼。
■ 多個城市路口設置遮陽棚
在其他城市,路口的遮陽棚每年都會安裝到位。以浙江杭州為例,今年7月底前,主城區200余個遮陽棚將陸續安裝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舊款遮陽棚暴露出的一些缺點和不足,如結構固定不能根據道路寬度進行調節、立柱采用單桿支撐、安全性相對不足、棚體廣告品質不夠高等,杭州新款遮陽棚在抗風等級可達到8級的同時兼顧考慮道路安裝條件和空間視覺效果,選用可拆卸式結構,確保城市空間通透性好。到了11月份,杭州的遮陽棚將會被拆除,到了明年的5月份再次進行安裝、11月份進行拆除。
南京、無錫、蘇州、淮安、江陰等城市,也在路口的非機動車等候區設置了數量不等的遮陽棚。
作為民生實事,在省外四川達州等地,當地交警部門充分考慮刮風、撞擊、時間久遠后銹蝕損壞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運用智能技術在交叉口渠化島上試行安裝遮陽棚,效果良好。
記者周朝暉
實習生吳迪 陳可昕